返回

片段人生:开局四合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章 殷虚商氏(第1/2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3.com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新暖才文学网网址找回安卓APP,防止网址丢失!

    第42章 殷虚商氏

    商榷闻言也站了起来,一脸的惊诧,“殷虚商氏!”

    商榷也是读过史书的,知道此界名为中大陆,发源于河套郡。

    殷虚商氏就是从河套郡走出的部族之一,承上古人祖之祀。

    三千年前,殷虚商氏、连山隗氏和冀州百濮氏三分天下,同时建立大殷国、大连国、大冀国。

    据《大殷国史》记载,大连国与大冀国均于两千年前消逝于天塌之难。

    唯余殷虚商氏建立大殷帝国绵延三千年,被喻为人族正统。

    一千多年前,建镐姬氏以商王无道,残害忠良为由,号召其他十七路诸侯王起事反殷,分疆裂土。史称十八子乱政。

    后经二十余载战乱,建镐姬氏建立大成国,改都城镐京,代商氏而主天下。

    然而,姬氏当权也不过才三百余年。

    只因当年,其他十七路诸侯王在姬氏建国时皆出力不少。

    姬氏之祖又多许好处,允诸侯王辖地自治。

    姬氏开国之君,建国后始终未能收敛王权,致使各诸侯王权利过大。

    形成王权积弱而诸侯势强的格局,这才有了后来,连延近七百余年的诸侯国之间的战乱。

    而在七百余年的战乱中,十八路诸侯国此消彼涨,锐减成十国,而各国百姓更是十不存一。

    若非一百年前“仁圣”庄轲,促成十国会盟,消战于文,只怕这天下还在纷争之中。

    商榷没想到自己随意一穿,竟然还是个王族之后。

    而且就算过了一千多年,世人依旧认为殷虚商氏才是人族王室正统。

    就连《国礼》也这般记载。现存的十国王室更是以殷虚商氏旁枝后裔自居。

    让建镐姬氏及大成国都成了笑话。

    只是自大成国建立后,殷虚商氏就举族消弥,难寻踪迹,没想到竟然会隐于源溪村这种偏远小落村。

    可,若是这样的话……

    他此生唯愿闲时看庭前花开花落,坐时观空中云卷云舒,偶尔背背《论语》等经典装一装逼,真没有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

    商榷觉得他离自己的梦想是越来越远了。

    “殷虚商氏祖训:殷虚商氏兴族不兴国。”

    ……

    突然转变的身份,让商榷有些懵。

    但这种懵也只是一时的,一夜过后就什么都不剩了。

    族老们究竟在一起商量了什么,商榷不知道。也没用精神力去探查。

    人生就应该是这样,充满未知才会精彩。

    族老会之后,商榷院外,靠近村里的那一侧划出了一片地。

    里正说那是给商榷垒石壁刻《三字经》用的,还请来了县府的石匠。

    石匠给出了两种方案。

    一种是用黄泥浆把石壁垒起来,再贴上刻好的竹片。

    二种是直接采购平整的大石,在大石上刻字,再垒成石壁,用糥米补缝。

    第一种耗费少,但易倒塌。

    第二种耗时久,但可长久。

    这两种商榷都没选。

    他让左晋有去一趟县府,寻了那县令李信,买下了离源溪村五里外的一座石山。

    那本就是一座纯石的荒山,山上除了石头就是一些粘土、粉砂等杂质。

    这种石料不能用来建屋,所以没人注意,正好便宜了商榷。

    商榷只用了很少的钱就买下了整座山。然后雇了县府及周边县府所有的石匠,在山下建木屋,修火窑,他准备烧制水泥。

    这也是穿越人士必备技能之一。

    烧水泥的煤是本地原本就有的,商榷家的暖棚用得就是这个。

    都是上好的块煤,本地人称其为石精,有人还曾挑选表面光滑的石精当做宝石进献。

    商榷对煤的质量尚有些研究,知道这种块煤卡数大,热量高,再加上些工具配合,是可以用来烧制水泥的。

    商榷买下的那座石山脚下就有露天的煤矿,煤层浅,不需要再打矿洞,这还是他无意间发现的,也帮他省了不少事。

    商榷本想连这煤矿一起买下,但李信说这个煤矿就在他买下的石山范围内,不用再另外算钱。

    烧水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建屋、建窑、采石、碎石等都是力气活,一时会儿的也弄不完。

    商榷跟李信借了几个人,帮他看着。

    自己则留在村子里,只是偶尔过去看上一眼。

    又时过半月,李信来信言说窑建好了,碎石的磨盘也打好了。

    商榷这才带着姜令过去。

    姜令此时已经能正常行走,只是还不能奔跑。

    毕竟伤口太深,商榷帮他清创时发现他的膝骨上还有裂痕,好在不严重,但想要完全长好至少要半年时间。

    今天左晋明要代商榷讲学,所以是姜令陪着他出来。

    还是由顾里驾着马车,小用则被商榷留在家里帮忙。

    马车从乡道驶出后没有进城,而是直接调转方向继续向西驶去。

    官道虽然宽些,但依旧只是夯实过的泥地,修整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变得坑洼不平,县府每隔两、三年都会在入冬前征徭役,专门修补道路,这种在家门口的徭役还是好的。

    有的甚至还需要百姓步行百八十里服徭役。

    这种徭役往往是修河堤、筑城墙,每年都有人回不来。

    当然也可以钱赎役,但出得起钱的却很少。

    上一次县府修路是两年前,如今这官道已经破损成这样了,只怕今年又到了要征徭役的时候了。

    希望自己的水泥能烧制成功,给百姓减少堆负担。

    顾里驾车很小心地避开道上的坑坑坎坎。

    约等了半个时辰,才到商榷买下的石山。

    这时,山下已经搭起了一些简易的茅屋,靠山角的位置立着一个大窑。

    李信今天也来了,此时正站在他派来的管事面前说着什么。

    这管事是李信从驻军营调过来的,是李家的家生子。

    李家并不限制家生子上进,若有能为的还会给一份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李家长久不衰的原因。

    李信虽然在李家不受重视,但也从不苛待,也就没有那些阴损的习性。

    除了不会管教下人,其他的倒还好。

    商榷告诉他这次要弄出来的东西极为重要,且关乎城防,李信这才跟驻军营的校尉借调了自家的家生子。

    此人也姓李,叫李贺,在驻军营任前卫营左营长,因为能力出众被赋予主家的姓氏,这在当时是件极为荣耀的事。

    这几日他带着两个兄弟驻守在这,看着一群苦力建屋,磨石的着实有些郁闷。

    若不是李信是主家的公子,他早就撂挑子了。

    这时见商榷过来,一脸地嫌弃,“商生来得可真早。”

    商榷刚下车站稳就听得这么一句话,他也没生气,只是看了一眼李信。

    只一眼,就让李信明白,他这是生气了,连忙让李贺道歉。

    李贺不情愿地拱了拱手,应付了事。

    商榷也没理他,只是叫了匠人头子过来,低声吩咐了几句。

    匠人头子点了点头,回身让人把磨好的石灰粉、粘土粉,还有碎陶片等磨成的粉按照1:3的比例取出,然后倒入搅拦桶混合均匀。

    因为条件有限只能这样人工混合的粉料。

    搅拌桶就是一个很简易的木桶,搅拌轴就是一根木头,打上几根斜叉。

    粉料倒进去,盖上桶盖,然后转动搅拌轴,把里面的粉料搅拌均匀。

    搅拌桶只比普通水桶大那一点,每次开窑都需要几十个人一起搅拌,才能满足一个窑的用量。

    商榷还让所有人都蒙上面巾防尘,这也是目前唯一的防尘手段了。

    等匠人头子确认每个桶里的粉料都搅拌均匀了,商榷就他们把粉料送入窑内开始烧制。

    先是预热,这时的温度要达到300-800摄氏度。

    因为用的是块煤,所以温度是足够的。

    再是分解,这时的温度要达到800-1000摄氏度左右了。

    这时已经快到煤块的熔点了。

    再然后就是烧熟,这时的温度就要达到1000-1450摄氏度左右。

    而铁的熔解度是1538摄氏度。

    有会打铁的匠人从一旁的观察口盯着火焰的颜色。

    块煤的燃烧温度想达到1450摄氏度除了加量,还要上鼓风机。

    商榷的窑用的是推拉式的鼓风机,在窑的两侧各有一个。

    在窑内的火焰颜色即将出现变化时,商榷停止了燃料的填加,保持住这个温度又烧了大约烧了两个时辰,就停了火,让火窑慢慢冷确下来。

    等待火窑冷确的时间比烧制的时间还长。

    因为窑内高温,停火后不能直接打开窑口,不然冷风直接进去会发生粉爆。

    所以商榷和李信几人就在外围的空地上铺了席子,席地而坐。

    李信几次将目光看向姜令,想搭话又怕暴露对方身份。

    姜令则转首不理李信。

    这段时间他在商家养伤,偶尔也帮着左晋明处理一些家中的杂事,自然知道李信的管家干得缺德事。

    但李信一直没有解释,想来还不知道此事。

    连下人都管束不好,对李信本人的能力,姜令表示怀疑。

    纵然信任对方,也要防着下人把他在这里的消息透露出去。

    所以姜令在外面并不想搭理他。

    因为姜令腿上有伤不能跪坐,也不能盘膝,所以他坐下时腿是半屈半伸的。

    李贺见李信时不时地看向姜令,还以为李信是认为对方的失礼,只是碍于商榷的面子不好开口。

    商榷却在李贺开口前就打断了他,帮着姜令解释了一句,“我这下人腿上有伤,尚未痊愈,望左营长勿怪。”

    李信闻言立即收回了视线,不再看向姜令。

    李贺了然地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姜令自己则是默默地站起身,回了马车上。

    他这一走,李信的理智立马回笼,“榷弟烧制的究竟是何物,为何要把石头磨成粉来烧?”

    眼看水泥就要出炉,商榷也没有隐瞒的必要,“是一种建筑材料,可用于修路、筑堤。”

    李贺听了皱了皱眉头,“那和城防有何关系?”

    要知道李信借调他时跟校尉说的可是跟城防有关,若弄出来的只是修路、筑堤的东西,那李信就是欺骗驻军将领,这罪名可不小。

    商榷抬眼看了看他,“反正不差这片刻功夫,大人何须着急?”

    等火窑完全冷确,商榷让匠人们把熟料取出,再次用石磨撵成粉末状。

    然后取了一些过来,分成三份。

    一份参上碎石加水和匀,在平地上抹平。

    一份多参了一些铁匠打铁后剩余的残渣,再磨成粉,加水和匀,用木枝为骨,砌了面矮墙。

    一份则只是用水和了,把几块石块砌在一起。

    又等上了约有两三个时辰,水泥凝固泛出独有的灰白色。

    商榷上手在表面拍了拍,确认已经干了,只是还未干透。

    这种土制的水泥使用后,最好用麻袋盖上,不要让太阳直接照射,因为高温会使水泥干裂。

    好在此时天气虽然渐热,还未到夏季炎热的时候。

    李信也上手敲了敲,发现这泥、水和出来的泥浆干了后很是坚硬,而且表面很是平整、光滑。

    李贺也上前看了看,对着抹在平地上的水泥块狠狠地踩上了一脚。

    水泥块并没有固定,被踩的动了一下,却也未见裂痕,李贺反被自己的力道反震了一下。

    商榷让匠人头子拿来凿石的锤子和镐头,让他对着矮墙用力砸,

    因为矮墙砌的不高,所以匠人头子找了两个身强力壮的轮番猛砸了一通。

    矮墙虽然还是被砸倒,但都是裂成大块,而且狠费力气。

    粘在一起的石块也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砸开。

    可想而知,若是用此物来修路、筑堤、建屋又当如何。

    而且此物除了烧制时费些力气外,用起来却很是简单方便。

    见第一窑烧出来的质量就不错,商榷也就放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