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子婴的逆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2章 选人(第1/1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3.com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新暖才文学网网址找回安卓APP,防止网址丢失!

    这五十个左右的人里,子婴准备至少选择出十个到各地做官的吗,剩下的都回到自己的县中去做学堂的老师。

    虽说这几十个老师对于现在子婴想要在整个大秦兴建学堂可能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但是他们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会成为科举和学堂日后发展的金字招牌。

    子婴觉得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学堂就会在大秦地界上发展起来, 到时候自然也就不用担心科举没有人参加这个事了。

    这个数字是一个子婴早就预料到了的结果,剩下的就是让张良他们几人把自己需要的十多个人选出来了。

    子婴几乎是在每一个他看过的文章上面都写下了一些评语,好让张良他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这些人心思,水平。

    其实对于子婴这样的做法,张良等人还是比较认可的,子婴先把自己觉得不行甚至是不喜欢的人排除了,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谁让人家子婴才是大秦的皇帝呢?

    剩下的这五十人,子婴就不再管了,其实他的心里还真有一份大概四五个人的名单,他觉得这四五个人要是能在大秦官吏的位置上好好发挥的话,应该是能够至少做到县令或是县令以上的位置的。

    这里面有一个年纪不过二十四五岁的青年,显然学的是法家,思想也还算是相当的激进,但是因为他的目的终归也是为了大秦的百姓,子婴也就把他放在了自己的候选人里面,这几个人就算是张良等人没把他们选上,子婴自己也会让他们去做官的。

    试卷交给张良等人之后,又过了约莫五六天的时间,张良带着他们几个商议之后的结果出现在了子婴的面前。

    张良等人选出了十二个可以作为大秦官吏的人,剩下的也都可以放进学堂里去做老师。

    张良他们的理由也还算是相当充分的,毕竟这些人的身上还都是能看出来一些各个学派的痕迹的,虽然还是以儒家为最多,但是人家的能耐就是强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是?

    子婴拿到了名单之后,跟自己之前准备的那几个人对了一对, 发现这几个人还真就都在自己的名单之中,这句话才啊放下了心来。

    “不错,你们选择的这些人,跟朕心中所想还是差不多的,如此,就是这些人了,按照咱们之前定下来的规矩和流程,剩下的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张良倒是也没想到子婴会一点改变都没做,直接就按照他们选出的人选来了,但是子婴都已经发话了,他自然也不能反驳,立刻就去准备接下来的事儿去了。

    接下来的事自然也不是很难,无非就是放榜了。

    按照子婴的说法,这个仪式一定得整的好一点,至少得在咸阳城里面引发一定的轰动,让咸阳城的绝大部分百姓都知道这件事。

    张良当然也明白子婴这么做到底是个什么目的,而且在咸阳城,大秦皇帝想要达到一个效果其实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

    张良其实也不知道,子婴想要重现的无非就是自己前世在史书里了解到的大唐的进士们中了之中那些个荣耀的盛况。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两句诗, 任谁一眼看到就知道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和心境之下写出来的。

    现在大秦的科举既然已经出来了, 那就算是达不到这个盛况,多少也得差不多不是?

    其实子婴这么决定,对于这些考生们已经不知道算是多么的宽容了。

    因为他明白,唐朝的时候之所以中了进士之后会出现这样的盛况,那完全就是因为后世大唐的科举是相当的难,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游戏,那都是抬举独木桥了。

    跟子婴这回在大秦举行的这么一次科举不同的是,大唐的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

    制科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称制科。而常科则是每年固定举行的,至少有五十多种考试项目。

    此外,武则天时期,除了文举之外还增设了武举。尽管考试的科目如此之多,但是录取率十分的低。常科中秀才科最难考,唐太宗时期就出现过一个秀才也没有的情况。后来唐朝时期秀才科就曾被废弃过,相比于大秦的两千多人参加就考上了十几个,剩下还有三十多个当了老师的比例,大唐的科举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子婴一直想要让大秦的科举一点点的成长到前世大唐的水准,虽然他知道这需要时间,但更需要的是他和张良等人对于科举的结构和形式渐渐的丰富。

    大唐科举考试的项目不光多而已,考试的范围也是非常之广。

    从当时的经文到时事政治,从历史法律到民生,从文学到算学等等,而且不仅考儒家,还考道家。并不像明清时期只考八股文,内容只从四书五经中出。

    唐朝学子要学习的内容十分的广泛,自然考试的难度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梁朝的昭明太子编的《文选》,常作为考试的内容之一。杜甫曾过说“《文选》烂,秀才半”。连杜甫都这么说了,足以见得当时真正考上了进士的人得学到了个什么程度,知识都被他们给学杂了,说的就是大唐的考生们无疑了。

    当然,大唐的科举有好的地方,但是因为这是个能让人一举登天的事,自然也就出现了不少不怎么能拿上台面的事,这自然也正是子婴在这个时代应该避免的。

    在大唐科举考试前后,考生是要递“投名状”的。

    考官对一个考生的喜好可以说决定了考生这次考试的命运。著名的《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就是去打探考官的喜好。武则天时期增设过殿试,就是由皇帝亲自来考量考生。

    这在面上说还可以算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这样的情况自然会滋生出腐败的土壤,要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没有搞过暗箱操作,说到底是没人信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