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十七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崇祯十七年】第一至二章(第6/8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3.com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新暖才文学网网址找回安卓APP,防止网址丢失!



    稳。天空的变化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革,乌云如同浓墨般在天际翻滚,遮蔽

    了朝阳的光芒,预示着一场大雨的降临。然而,这自然现象的变幻并没有影响到

    即位仪式的庄严进行。

    王承恩紧随朱由检的步伐,他的眼神警惕,时刻关注着周围的情况,同时也

    留意着天气的变化。他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雷雨可能会给仪式带来不便,但他

    更清楚,这无法阻挡朱由检即位的步伐。

    当雷声在天空中轰鸣,如同天鼓擂动,朱由检依然镇定自若地完成了祭天告

    地的仪式。他的声音在雷声中显得格外清晰,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朕,朱由

    检,今日即位,改元崇祯,愿承天命,治理天下。」

    登基大典进行到高潮时,一声震耳欲聋的天雷响起,仿佛天地间的所有能量

    都在这一刻汇聚,向这位新君发出了挑战。文武百官和在场的所有人无不震惊,

    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站在皇极殿前的崇祯帝。

    王承恩的心跳在那一刻几乎停止,但他看到朱由检的面容平静如水,没有任

    何惊慌。朱由检深吸一口气,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勇气,他抬起头,对着天

    空高声宣读自己的誓言。

    「朕将竭尽全力,为大明江山社稷,为天下百姓,再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大明

    朝。」朱由检的声音穿透了雷声,穿透了乌云,甚至穿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灵,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王承恩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他知道,这一刻将被载

    入史册,而他有幸亲眼见证这一切。他心中默默地发誓,将用自己的一生来支持

    和保护这位新君,无论风雨,无论艰难。

    在朱由检宣读誓言的同时,天空中的乌云似乎也被他的决心所打动,慢慢地

    散开,阳光从云缝中透射出来,照耀在皇极殿的台阶上,照耀在朱由检的身上,

    仿佛是天意的认可,是对未来光明之路的预示。

    文武百官和在场的所有人被朱由检的坚定和勇气所感染,他们纷纷跪下,山

    呼万岁,声音在皇极殿前回荡,彰显着新君的威严和民心的归附。这是一个新王

    朝的开始,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崇祯朝。

    崇祯帝即位之初,面对魏忠贤及其党羽的庞大势力,采取了既审慎又精明的

    策略。他深知,若要稳定朝局,必须先安抚这些权势显赫的宦官,避免立即引起

    朝中的剧烈动荡。因此,朱由检在即位之初,仍旧像朱由校在位时那样对待魏忠

    贤,该赏赐的照样赏赐,该封官的照样封官,展现出一副宽厚仁慈的君主形象。

    然而,魏忠贤并未因此安心,反而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他敏锐地察觉到新君

    的不一般,心中充满了疑虑和恐惧。为了试探朱由检的真实意图,魏忠贤开始对

    信王府出身的宦官徐应元毕恭毕敬,甚至馈赠珍奇异宝,结为兄弟,试图在宫中

    寻找新的盟友和支持。

    九月初一,魏忠贤上书乞求辞去东厂提督之职,企图通过此举来观察朱由检

    的反应。朱由检接到奏折后,并未立即批准,反而好言相劝,慰留一番,言辞之

    中充满了对魏忠贤的赞赏和信任,这让魏忠贤暂时松了一口气,但内心的忧虑并

    未完全消散。

    过了两天,朱由检准许魏忠贤的对食奉圣夫人客氏出宫到私人宅第居住,这

    一决定在表面上是对魏忠贤的恩宠,实际上却是在逐步削弱魏忠贤在宫中的影响

    力。

    魏忠贤见状,又上书乞请免去户部丧礼香蜡三万金,试图通过经济上的让步

    来换取朱由检的信任。朱由检立即表示同意,这一举动让魏忠贤感到了一丝宽慰,

    但也加深了他对朱由检深不可测的忧虑。

    初四日,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请求辞职,朱由检不允,这一决定在稳定了

    朝局的同时,也显示出朱由检对旧有宦官势力的依赖和利用。

    九月二十五日,魏忠贤再次上书乞请停止为其建立生祠,朱由检批准以前生

    祠保留如故,不再新修,同时又夸赞魏忠贤「有功不居,更见劳谦之美」,这既

    是对魏忠贤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其野心的隐晦警告。

    到了十月,朱由检以「赞襄典礼」和东江战功为名,给魏忠贤、王体乾等荫

    官,给予其家属锦衣卫官职。这一举措在表面上是对魏忠贤等人的恩宠,实际上

    却是在进一步稳固自己的皇位,通过对魏忠贤、王体乾及其党羽的恩荫赏赐,在

    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他们的疑虑,也麻痹了他们,为自己日后的清洗行动做好了铺

    垫。

    朱由检的这一系列举措,既展现了他的智慧和策略,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君

    主的深谋远虑。他通过这种温和而巧妙的方式,逐步削弱了魏忠贤的势力。

    铲除魏忠贤的行动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斗争,始于「阉党」内部的分裂与

    内讧。九月十六日,南京通政使杨所修上疏参劾崔呈秀等人,这一行动看似突然,

    实则是朱由检暗中推动的结果。朱由检对杨所修的奏疏采取了「责其轻诋」的态

    度,表面上看似在责备杨所修,实则是在为进一步的行动埋下伏笔。

    十月十四日和十九日,云南道御史杨维垣两度上疏参劾崔呈秀,罪状繁多,

    言辞激烈。这一系列的弹劾,让崔呈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恐慌。他的内心

    开始动摇,感到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在极度不安中,崔呈秀请求回家守

    制,试图以退为进,寻求自保。

    朱由检在十月二十一日批准了崔呈秀的请求,这一决定表面上是恩准,实则

    是放任崔呈秀离开政治舞台,为接下来的行动清除障碍。崔呈秀的倒台,标志着

    「阉党」开始分崩离析,魏忠贤失去了重要的支持。

    十月二十三日起,陆澄源、钱元悫、钱嘉征等人陆续上疏弹劾魏忠贤,罪状

    一条接一条,言辞愈发激烈。尤其是贡生钱嘉征,他列举了魏忠贤的「滔天之罪」,

    言辞犀利,直指魏忠贤的种种不法行为,震动了整个朝廷。

    魏忠贤得知钱嘉征的奏疏后,感到了极大的恐慌和无助。他在朱由检面前痛

    哭流涕,连呼冤枉,试图以情感人,挽回局面。然而,朱由检并未为其所动,反

    而命内侍当廷诵读钱嘉征的奏疏,让魏忠贤亲耳聆听自己的罪状。这一举动,无

    疑是对魏忠贤最沉重的打击,让他「震恐丧魄」,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

    在巨大的压力和恐惧之下,魏忠贤以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辞职。与此同时,

    徐应元,这位起于信王府的宦官,原本与魏忠贤相互勾结,但见魏忠贤即将失势,

    也请求养病,试图脱离这场政治风波。朱由检顺势批准了魏忠贤和徐应元的请求,

    让他们回家养病,实则是将他们逐出了政治舞台。

    乾清宫的寝宫中,烛光摇曳,映照着周皇后温婉的面容。她轻手轻脚地走进

    寝宫,手中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银耳红枣汤。这碗汤是她亲手熬制的,银耳清润,

    红枣甘甜,既能滋补身体,又能温暖心灵。

    周皇后走到龙床边,看到崇祯帝正专注地阅览着奏疏,眉头紧锁,神情凝重。

    她轻声说道:「皇上,先稍歇,趁热用这银耳红枣汤,补补身子。」她的声音柔

    和而充满关怀,试图为崇祯帝分担一些忧虑。

    崇祯帝抬起头,看着周皇后关切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放下手中的

    奏疏,接过银耳红枣汤,轻轻抿了一口,汤的温热顺着喉咙流下,带来了一丝舒

    适。然而,他的心中仍旧沉重,轻声叹道:「魏忠贤一日不死,朕不得安心。」

    周皇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她知道魏忠贤是朝中的大患,也知道崇祯

    帝为了国家的未来,不得不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她轻声劝慰道:「皇上,魏忠

    贤虽然权势滔天,但您是天子,有天下百姓的支持,定能度过这个难关。」

    崇祯帝点了点头,心中对周皇后的理解和支持感到欣慰。他知道,自己不能

    被眼前的困难所压垮,必须振作精神,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他

    必须铲除奸佞,重振朝纲。

    喝完银耳红枣汤,崇祯帝感到精神一振,他将碗放回周皇后手中,再次拿起

    奏疏,继续他的工作。周皇后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崇祯帝坚定的背影,心中充

    满了敬意和爱意。

    寝宫中,烛光依旧摇曳,照亮了崇祯帝和周皇后的身影。在这个不眠之夜,

    他们共同承载着大明的未来,面对着重重困难,却也拥有着彼此的支持和信任。

    这份深厚的情感,成为了崇祯帝在政治斗争中最坚实的后盾。

    十一月初一日,紫禁城内气氛凝重,崇祯帝在朝会上正式下旨,昭告魏忠贤

    之罪于天下。这道旨意如同晴天霹雳,震动了整个朝廷。崇祯帝的决断坚定而明

    确,他贬魏忠贤至凤阳祖陵管理香火,而客氏则被送至浣衣局收管,这一举措标

    志着魏忠贤势力的彻底崩塌。

    魏忠贤出京时,尽管已失势,却依然带着大量随从,企图保持昔日的威风。

    然而,这只是他最后的虚张声势。十一月初四日,朱由检以魏忠贤「将素畜亡命

    之徒,身带凶刃,不胜其数,环拥随护,势若叛然」为由,下令将其逮捕至京,

    这一命令彻底断绝了魏忠贤的所有退路。

    行至阜城的魏忠贤从「阉党」成员李朝钦那里提前得知了这个旨意。两人面

    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在阜城的一间破旧的客栈里,魏

    忠贤和李朝钦相对而坐,烛火摇曳,映照着两张苍白而绝望的脸。桌上摆着几碟

    小菜和一壶浊酒,这是他们最后的晚餐。

    魏忠贤的眼中已没有了昔日的锐气和权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迷茫和

    恐惧。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即将走到尽头,那些昔日的荣耀和权力,如今都成了

    过眼云烟。

    李朝钦则是满脸的颓丧和无奈,他看着魏忠贤,声音颤抖地说:「魏公,我

    们真的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吗?」

    魏忠贤苦笑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朝钦,你我都是皇上的棋子,如

    今棋局已定,我们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两人痛饮一番,酒入愁肠,化作了无尽的悲伤和绝望。酒过三巡,魏忠贤突

    然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夜色,长叹一声:「我魏忠贤一生机关算尽,

    没想到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李朝钦也站起身,走到魏忠贤身边,两人相视无言,只有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过了许久,魏忠贤突然转身,从怀中掏出一根白绫:「朝钦,你我相交多年,今

    日就让我们共赴黄泉吧。」

    李朝钦点了点头,两人将白绫悬挂在房梁上,相视一笑,然后相继将头伸入

    了绳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魏忠贤仿佛看到了自己一生的荣华富贵,也看到了

    那些被他害死的无辜之人。他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和自责,但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客栈的老板听到了房中的动静,推门而入,只见魏忠贤和李朝钦已经自缢身

    亡,身体在半空中轻轻摇晃。老板惊恐地报了官,不久,官府的人就赶到了现场,

    确认了魏忠贤和李朝钦的身份。

    消息传回京城,崇祯帝得知魏忠贤自缢的消息后,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波动。

    他知道,这是魏忠贤罪有应得的下场,也是大明朝走向复兴的必经之路。崇祯帝

    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