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十七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崇祯十七年】第四章 袁崇焕(第2/3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3.com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新暖才文学网网址找回安卓APP,防止网址丢失!

皇权的至高无上。

    袁崇焕也在这一刻跪下,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他知道,今

    日的召见将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将在这里向皇帝展示自己的方略,

    为大明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崇祯帝虽然年轻,但以其简朴著称,他的服装同样体现了这位皇帝的朴素与

    务实。在建极殿的平台之上,崇祯帝身穿一袭素雅的龙袍,不同于传统龙袍的繁

    复与华丽,这件龙袍以深蓝为主色,显得沉稳而内敛。龙袍上绣着金丝的龙纹,

    线条简洁流畅,既不失皇族的威严,又透露出崇祯帝的朴素之风。

    他的头戴一顶乌纱帽,没有过多的装饰,仅以一颗光润的玉石点缀,显得既

    庄重又不失简约之美。帽下的长发整齐地束于脑后,用一条素色的发带轻轻系住,

    展现出他作为皇帝的端庄与自律。

    崇祯帝的腰间束着一条深色的玉带,玉带上没有繁复的花纹,只有几颗小巧

    的玉饰,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他的尊贵身份。他的脚下穿着一双黑色的朝靴,靴面

    同样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却以其精良的做工和质感,彰显出皇帝的威仪。

    在群臣的注视下,崇祯帝的这身装扮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庄重与威

    严,更传递出他治国理政的简朴理念。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目光的交汇,都

    让臣工们感受到这位年轻皇帝的不凡气度和对国家未来的深远考量。

    阳光透过建极殿的琉璃瓦,洒在平台上,为这庄重的召见增添了几分神圣的

    色彩。崇祯帝端坐在御座之上,目光扫过整齐排列的臣工们,最终停留在袁崇焕

    的身上。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清晰而有力:「袁崇焕,朕闻你在辽东屡建奇

    功,今特宣你出班,向朕及众卿阐述你的『平胡方略』。」

    袁崇焕步出班列,他的步伐坚定,面对皇帝和群臣,他单膝跪地,行了一个

    军礼。他的眼中闪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

    「启禀皇上,臣在辽东多年,深知边疆之重要,女真人之狡猾。臣以为,欲平定

    女真人,收复全辽,需筑坚城、练精兵、明法度、广积粮。若皇上能假臣便宜,

    赋予臣足够的信任与权力,臣敢以五年为期,东夷可平,全辽可复。」

    崇祯帝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喜色,他对袁崇焕的胆识与才略感到欣慰,同时

    也对这位将领充满了期待:「袁崇焕,朕知你忠心耿耿,且有远见。若真能如你

    所言,五年内平定东夷,收复全辽,朕必不吝封侯之赏,让你名垂青史。」

    袁崇焕感受到皇帝的信任与重托,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更加坚定了他的

    决心:「皇上,臣深受皇恩,自当肝脑涂地,以报圣上。臣在辽东,日夜思考破

    敌之策,深知非一朝一夕之功,然臣有信心,有决心,更有恒心,必不负皇上所

    托。」

    崇祯帝点头,他对袁崇焕的回答感到满意,也对这位将领的忠诚与能力有了

    更深的认识。他知道,大明朝的北疆,有了袁崇焕这样的将领,定能稳固如山。

    群臣也被袁崇焕的豪言壮语所感染,他们的目光中流露出敬佩与期待。

    四名辅臣李标、钱龙锡、周道登、刘鸿训纷纷上前,他们对袁崇焕的豪言壮

    语表示赞赏,称他为「奇男子」,言语中充满了对这位将领的敬意和期待。辅臣

    们的赞誉如同春风拂面,让袁崇焕感到了朝中同僚的支持和信任。

    随后,群臣在讨论了毛羽健提出的裁撤驿递一疏后,崇祯帝宣布暂时退朝,

    移步至便殿休息。群臣也随之散去,步出大殿,来到殿外的庭院中,品尝着御赐

    的茶果点心。阳光洒在庭院中,金灿灿的,给这轻松的时刻增添了几分温馨。

    然而,在这份轻松的氛围中,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却面带严肃之色,他直接走

    向袁崇焕,目光如炬,仿佛要看透袁崇焕的内心。许誉卿直言不讳地问道:「袁

    大人,您所言『五年复辽』之方略,究竟是有何具体计划,还是仅仅是为了安慰

    皇上的大话?」

    袁崇焕一时语塞,他没有想到会有人如此直接地质疑他的计划,他本能地回

    答道:「聊慰上意耳。」这句话脱口而出,意味着他之前的话只是为了安慰皇帝,

    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许誉卿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厉声责备袁崇焕:「上英明甚,岂可浪对?

    异日按期责功,奈何?」这番话如同晨钟暮鼓,震撼了袁崇焕的心灵。他这才意

    识到自己的失言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果未来无法实现承诺,他将如何面对

    皇帝和朝野的期待?

    袁崇焕的脸色变得凝重,他深感自己的轻率,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

    任。他向许誉卿深深一揖,表示感激:「许大人之言,如雷贯耳,崇焕受教了。

    我必将此言铭记于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庭院中,袁崇焕的心中却掀起了波澜,他知道,自己必须

    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方略,不仅仅是安慰皇帝的空话。这场意外的质问,成

    为了袁崇焕心中的一块石头,时刻提醒着他,作为一名将领,他的每一句话都承

    载着责任和信任。而他,也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兑现自己的承诺,去实现

    「五年复辽」的宏伟目标。

    随着休息的结束,崇祯帝再次登上建极殿的平台,群臣重新聚集,气氛再次

    变得庄重而紧张。崇祯帝的目光在群臣中扫过,最终落在了袁崇焕的身上,他的

    声音在大殿内回荡:「袁崇焕,朕再次召见你,是想听听你关于『五年复辽』的

    具体计划。」

    袁崇焕再次出列,他的表情严肃,语气坚定:「皇上,若要实现五年复辽,

    臣需要的不仅是信任,更需要具体的支持。」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在这五年

    之中,臣需要充足的钱粮以养兵,精良的武器以御敌,得力的人事安排以确保指

    挥顺畅,同时还需要言论管制,杜绝浮议,以保证军心稳定。」

    崇祯帝认真听着,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袁崇焕,你所提的条件,

    朕一一应允。朕将指示吏、兵、工、户四部尚书全力协助你,确保你的计划得以

    顺利实施。」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表明了他对袁崇焕的全力支持。

    阁臣们也纷纷上前,奏请提高袁崇焕之事权,建议收缴王之臣、满桂的尚方

    宝剑,赐给袁崇焕,以示对其的绝对信任。崇祯帝沉思片刻,随即点头应允:

    「准奏。朕相信袁崇焕能够不负朕望,早日平定女真人,以纾四海苍生之困。」

    崇祯帝继续叮嘱袁崇焕:「你需严明号令,抚恤士卒,与文武同心,何难灭

    女真人。朕期待你早日凯旋,为大明带来和平与繁荣。」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

    与信任。

    袁崇焕深受感动,他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皇上,臣以汉代的赵充国

    为榜样,必将谨遵明旨,铭之肺腑。前去告谕官军,以宣皇上威德,必须平女真

    人!」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决心与忠诚。

    随着召对的结束,夜幕已经降临,平台之上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如同点点

    星光。袁崇焕在群臣的注视下,缓缓起身,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

    自己即将踏上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他的心中充满了信心。

    离京之际,袁崇焕豪情满怀,赋诗一首:「臣心期报国,誓唱凯歌归。」这

    不仅是他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大明朝和皇上的承诺。他的诗充满了豪迈与壮志,

    表达了他对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念。

    在京城的百姓和士兵们的欢呼声中,袁崇焕率领着他的广西狼兵,踏上了北

    上的征程。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如同一道道坚定的誓言。

    崇祯帝刚送走袁崇焕,本想安心几日,但是接下来的日子让崇祯帝没睡上一

    个安稳觉。崇祯元年,七月的京城,本应是平静无波的时节,然而接踵而至的奏

    报却让年轻的崇祯帝心惊胆战,深感治国之艰难。

    七月十六日,驿递之害。

    云南道御史毛羽健上疏,痛陈驿递之弊端。他指出,自张居正时期以来,驿

    递制度已日渐败坏,草料和工食的费用飙升,导致民生疾苦,国库空虚。毛羽健

    请求皇上宣谕,禁革诸弊。崇祯帝闻之,心中忧虑,立即令内阁拟旨痛革,兵部

    议覆,严查官员,禁止私自遣发白牌,违者重治。

    七月十九日,饥军鼓噪。

    南京户科给事中陈尧言上疏,言及南都饥军鼓噪之事。他指出,各省直应解

    南粮,却因官吏包揽、侵挪,导致军粮匮乏。崇祯帝准从其请,敕令总督仓场部

    臣查清州县完欠之数,以凭究处。

    七月二十日,蓟门驻军哗变。

    蓟门驻军因饥饿索饷而鼓噪,甚至焚抢火药。经多方措处,始得解散。崇祯

    帝心中焦急,下令顺天巡抚先发欠饷三月,以安军心,并任命都督赵率教为总兵

    官,镇守永平、蓟州。

    七月二十三日,自然灾害。

    浙江海溢,人畜庐舍漂溺无数。嘉兴飓风淫雨,滨海及城郊居民被溺死者不

    可胜计。绍兴大风,海水倒灌,街市可行舟。山阴、会稽等地被溺死者,各以万

    计。消息传来,崇祯帝心中悲痛,深感天灾人祸之无情,急令地方官员救灾抚民,

    尽力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在这短短的几日里,崇祯帝仿佛经历了从治国的希望到现实的严峻挑战。他

    开始意识到,作为一国之君,不仅要面对外患,还要应对内忧,更要抵御天灾。

    他的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决心要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谋安定。

    夜深了,乾清宫的灯火依旧明亮。崇祯帝独自坐在御案前,手中握着一份份

    奏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不能畏惧,必须勇敢地

    面对这一切,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引领大明朝走出困局。

    崇祯元年,七月。宁远城内,紧张的气氛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四川、

    湖广的士兵们因四个月未领到饷银,心中积压的不满终于爆发成兵变。他们高举

    武器,冲入巡抚衙门,将辽东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等一众官员缚于谯楼上,

    城内一片混乱。

    毕自肃,这位曾试图以身作则、严格管理的巡抚,在士兵们的愤怒面前感到

    了前所未有的无力和绝望。他深知,自己的失职是引发这场兵变的根源。在深深

    的自责和无法承受的压力下,毕自肃选择了自尽,以死谢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消息传至袁崇焕耳中,他正在上任途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袁崇焕立

    即与兵备副使郭广密谋,决定采取果断措施。他们诱捕了兵变首领张正朝、张思

    顺,并迅速处决了十五名首恶分子,以震慑其余士兵,平息了这场兵变。

    八月初,袁崇焕上奏朝廷,详细报告了兵变的经过和处理结果。他的奏章中,

    不仅表达了对局势的担忧,更透露出他对辽东未来的深思熟虑。

    八月初六日,袁崇焕抵达山海关,次日便出关赶往宁远。他站在士兵们面前,

    宣布了皇上的德意,承诺补发欠饷。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穿透了士兵们心中的

    不安与怀疑。

    「兄弟们,皇上深知你们的辛苦,特命我前来,承诺必将补发所欠饷银。请

    大家相信朝廷,相信我,我们共同守护这片土地,共度难关。」袁崇焕的话语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