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9章锦衣卫算个屁啊(第1/1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3.com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新暖才文学网网址找回安卓APP,防止网址丢失!

    “如何升?”

    “臣此次核查兵备,遵化卫指挥使刘锦堂纵敌养寇、劣迹斑斑,臣的意思是,把遵化、马兰峪、大安口、冷口关、龙井关,洪山口、龙门山的防务全部移交给武烈军,。武烈军将按照现有的编制,扩充为一个卫,六个独立千户所,所有军田、军户、匠户均纳入武烈军的管辖之下!”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微微有些不忍心的道:“这会不会有些不尽人情!”

    这哪里是升官,分明是甩包袱。

    遵化城两天失守,巡抚王元雅自杀殉国,要说不处理刘锦堂,满朝大臣都不答应,可是关键是刘锦堂已经死了而且是阵亡。

    但是,文官可不管你是不是阵亡,反正就是无能,必须严惩。

    就这样,满朝官员要裁撤遵化卫。

    现在的遵化卫,虽然人口拥有一万三千余户,不到三万人。正如后世段子里所说的那样,穷不过三代,大明的军队穷,地位低,除非是军户,万不得已,也不会把闺女嫁给穷军汉,所以在最鼎盛时期,遵化卫拥有四万九千余户,二十多万人。

    现在只剩最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这些军户和匠户,不是跑了,就是死了,反而军户是越来越少。

    在国朝立功之初的时候,大明的卫所还可以向朝廷缴纳军粮,现在反而要朝廷承担军饷,一进一出,等于是把至少五万人,五万余张嘴扔给刘明遇。

    对于刘明遇升官的事情,这事并没有在朝中受到抵制,因为大明的官员也非常聪明,刘明遇当然是一个好官员。

    首先他非常能打,建奴八个旗,正黄、镶黄、镶红、正蓝、正白有五个被他打过,无一例外,全部都在他手底下吃过亏。

    当时战争时期,很多消息传不过来,可是随着战争结束,很多犄角旮旯里的牛鬼蛇神都钻了出来,刘明遇的战绩,都成了公开的内容,被众官员和士绅反复讨论。

    其次是,把遵化府以及沿线三百里的长城防线交给了刘明遇,作为这个顶头上司刘之纶被分了权,虽然有点不甘心。

    可是,架不住文官集团眼红。

    没错,亩产三千多斤的土豆,这可是升官发财的利器,每个府和县的辖区都是基本上固定的,几万贫困人口,全部当成包袱交给刘明遇,在账面上看起来,辖区的数据就好看多了,更重要的是,没有这些贫困人口,治安压力会极大缓解了。

    其次是,有个能打的下属,那也安全不是?

    难道就指望着一群酒囊饭袋保护自己?从前建奴不会破关而入,只要辽东闹腾,战争离他们太远,他们感觉不到肉疼。

    现在,他们可是感觉到了切肤之疼。

    另外就是地方上的士绅与刘明遇暂时还没有爆发冲突,刘明遇带着一群穷鬼垦荒,据说已经垦荒了几十万亩,这可是一块大肥肉。

    要是吃了一口,那岂不是美哉?

    要说刘明遇只不过是一个武烈军经略使,虽然名义上也是一品官,哪个巡抚级别的官员把他放在眼里?

    到时候,刘明遇还不是任他们拿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很快他们就会知道,刘明遇与一般的武将不一样,他从来不会惧怕文官,别说普通的士绅,当朝兵部尚书,该怼就怼,一状告倒一个兵部尚书。

    正所谓,恶人还需要恶人磨。

    或许是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派刘明遇来对付这些文官。

    ……

    身在宽河城的刘明遇并不知道京城的动静,此时的宽河城就仿佛像过大年一样,人人非常兴奋。第一批四万两千余亩土豆成功收割完毕。接着开始收割地里的第一批红薯。

    与土豆相比,红薯的产量更加丧心病狂。如果说土豆的亩产两千九百余斤让宽河百姓惊掉了下巴,那么红薯亩产高达五千余斤的产量,最高产量达到了亩产六千三百余斤,已经让百姓吓疯了。

    在收割红薯的时候,不仅仅引来了关内的士绅前来强势围观,甚至惊动了宽河城那些商号背后的晋商们。

    看着一担担的红薯被挑上车运回去,一个个合不拢嘴,都说见了鬼了,种了一辈子的田,还是头一回看到产量这么夸张的作物!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来头也越来越大。

    就连保定巡抚、副都御使、兵备卢象升也带着巡抚标中缇骑,一路从保定来到了宽河城。王勇在京城弄得动静非常大,而给刘明遇升官的消息也弄得满朝皆知。

    这下面对着北直隶六府的卢象升坐不住了,他就带着麾下人马,在监军曹桓的陪同下,一路带到了宽河。

    此时的卢象升并没有穿着官报,而是白衣胜雪。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崇祯皇帝向来对信任的武将一路开绿灯,袁崇焕是如此,刘明遇也是如此。别看武烈军经略安抚使这个官职听上去官职好像是不大。

    事实上,明朝只有经略,既管军务的大臣,只有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安抚使,但是不加经略,只有刘明遇这独一号,既管军,也管民,而且是武将出身的经略安抚使,更为难得。他事实上与卢象升一样,是一个地方的军政要员。

    卢象升深受崇祯信任,兵部对他是一路绿灯,要兵器给兵器,要粮草给粮草,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再加上卢象升天纵奇才,这大半年来已经将天雄军练得有模有样了,不用说,崇祯大老板对这位勇于任事而且很能干的员工是非常满意,非常信任的。

    现在这位明末名将正微笑着欣赏大道两边的景色,其实现在已经没什么好看的了,草木早已枯黄,田里也早早种了冬小麦,一点绿意都看不到,但是那仍在河边骨辘辘的转个不停的水车,远处仍在努力干活的老百姓,在这位大将眼里就是最美丽的风景。

    “都说冠军侯屯田如何如何了得,我本来不大相信的,现在看来,不信是不行了。”又把目光转向远处一台两丈多高的水车,由衷发出一声赞叹:“好东西!如果此物能够在大明境内推广,不知道多少百姓可以受惠!”

    曹桓笑道:“卢大人,这才到哪里呀?等你看了他们的军田,再到城里看看,你会更加惊讶的!咱家与王勇那个老货前几个月的时候一起外放,不曾想他能有如此造化!”

    王勇这个宦官已经升官了,放在皇宫之中,仅于曹化淳、高起潜、王承恩可以排在宫前十,论排面比曹桓大多了。要说不嫉妒那算是骗人的。

    然看到前面有大队的人正在兴冲冲的谈论着什么,一个劲的往前跑,其中还不乏富商,不禁有些好奇。

    卢象升策马上前去追上一辆马车,朝车里那位大腹便便的富商一拱手:“这位员外请了,在下是从外地来的,看到你们成群结队的往前跑,心里好奇,请问是何缘故?”

    卢象升待人温和,又仪表堂堂,那位富商倒也不敢怠慢,笑着道:“你们还不知道吧?冠军侯又折腾出新的名堂了!”

    “什么新名堂?”

    “冠军侯,还真是厉害,上任之后造垦荒田,造木渠,造水车,圈养牲畜,一个原本一穷二白的蛮荒之经他一拨弄,居然大有起色了!现在更厉害,粮食现在丰收了,听人说,亩产高达五千斤以上,把大伙都给吓傻了!这不,大家都想去看个究竟!”

    就连没有看到三千斤的土豆,卢象升都产生了怀疑,现在又听到五千斤这个数字,他第一印象就是“这怎么可能?”

    “反正大家都是这么说的,老实说,老陈我是第一个不信的,但是他们说得斩钉截铁,不容不信啊,所以赶紧赶过来了,如果真有这么高的产量,那我得赶紧下手,订购个一万几千斤,好大赚一笔不跟你说啦,赶路了!”

    富商吩咐车夫加快速度,一下子就把卢象升给甩开了。

    卢象升的吸了一口气:“快,快,赶紧去看看!”

    一队缇骑二话不说,打出了锦衣卫的旗号,策马在前开路:“闪开,闪开!锦衣卫公干,闲杂人等闪开!”

    可别说,这招还真管用,那些老百姓一听到“锦衣卫”三字,就像见了毒蛇一样面色大变,往大道两边闪开,就连那些乘车坐轿的缙绅也不例外。

    锦衣卫现在已经失去了明初时的威风,但毕竟是天子亲军,对于市井小民来说,那身飞鱼服,那把绣春刀,还是颇具威慑力的,一句话,避之则吉!

    缇骑在前开路,曹桓与卢象升自然是一路畅通无阻。

    只是越往前人流就越密集,不过,遇到了刘家军的哨卡,即便是锦衣卫的金字招牌也失效了,刘家士兵可不卖锦衣卫的面子。

    “让开,锦衣卫公开!”

    “退后,这里是刘家军哨所,违者格杀无论!”

    锦衣卫百户气得脸色铁青:“你们还真是好大的胆子……”

    刘家军士兵可没跟他们废话,随着哨起一起,随着一阵阵格格声作响,两辆二十八连发的迅雷炮车推了出来,一名刘家军士兵,将火把举起:“我数三个数,三,二……”

    “住手!”

    卢象升急忙上前,亮起腰牌:“本官乃保定巡抚,天雄军兵备使,求见冠军侯!”

    好在关键时刻卢象升出面,总算消除了误会。

    要不然,这些锦衣卫可就白死了,刘明遇才不会管他们的死活呢。用刘明遇的原话,来到刘家军辖下,是龙得盘着,是虎是卧着,锦衣卫算个屁啊!

    在刘家军士兵的带领下,卢象升终于看到了传说中亩产五千斤的红薯。

    一串串红薯从地里刨出来,小孩子、妇女、老人则乐呵呵的跟在后面将土豆捡起来放进筐里,很快就装满了一筐,然后就有壮汉过来将它挑出去,然后过称,记录亩产的数字,累计加起来,就是一个新的记录产生。

    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更是令人振奋,看得众地主乡绅眼热不已,卢象升干脆是看傻了眼,傻傻的看着那一辆辆装满红薯:“这就是红薯,产量太吓人了,真的太吓人了!”

    "下面还有吗?”

    “某不是曹桓,下面肯定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