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十七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崇祯十七年】 第七章 大战在即 第八章 赵率教(第2/8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3.com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新暖才文学网网址找回安卓APP,防止网址丢失!

疾病蔓延,女真人的

    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皇太极站在营帐前,望着那些因饥饿而瘦弱的士兵,

    他的心中充满了痛苦。他知道,活下去的唯一机会就是拼死一战,只有通过战斗,

    才能获取生存的希望。

    皇太极即位后,面对着复杂的局势和众多的挑战。他深知,要稳固自己的统

    治,必须先解决周边的威胁,尤其是蒙古诸部的动向。皇太极的目光穿透了宫廷

    的烟云,落在了辽阔的蒙古草原上。

    崇祯元年的早春,二月的寒风凛冽,敖木伦河畔仍旧覆盖着厚厚的冰雪。皇

    太极亲率一支精骑,穿越了茫茫雪原,目标直指多罗特部落。他的行动迅速而果

    断,如同冬日里的一道闪电,击破了敖木伦河畔的宁静。

    多罗特部落未曾预料到皇太极的突然袭击,他们还沉浸在冬日的宁静与安逸

    之中。然而,当女真人的骑兵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他们才惊觉到危机的降临。

    皇太极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部落的防线,俘获了一万余人。这场

    闪击战,不仅展示了皇太极的军事才能,也震慑了其他蒙古部落。

    九月,秋高气爽,皇太极再次集结满、蒙联军,向察哈尔部发起了军事行动。

    他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军队,穿越了辽阔的草原,追至兴安岭。在那里,他们与察

    哈尔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皇太极身先士卒,他的英勇激励着士兵们奋

    勇向前,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这两次军事行动,为皇太极绕道蒙古、直接进攻明京师创造了条件。皇太极

    的心中,已经开始酝酿着一个宏大的计划——一个足以改变女真人命运的计划。

    在紫禁城的乾清宫,年轻的崇祯帝坐在龙椅上,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眉

    头紧锁。他的目光在袁崇焕的上疏上稍作停留,但随即又被其他紧急的事务所吸

    引。尽管袁崇焕的警告如警钟般清晰,但在皇帝看来,宁锦防线的坚固似乎是京

    城安全的保障。

    在辽东的宁远城,袁崇焕站在城墙之上,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因为他知道,

    皇太极不会就此放弃。宁锦防线虽然坚固,但女真人的野心和皇太极的智谋,让

    他感到深深的不安。他两次上疏,恳请朝廷加强对蓟州一带的防御,但都如石沉

    大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袁崇焕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力感。他知道,皇太极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一

    旦决定绕道蒙古,突破长城,北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

    一幕:蒙古的骑兵作为向导,引领着女真人的铁骑,穿越长城的缺口,直逼京城。

    在紫禁城的朝会上,大臣们争论不休,对于袁崇焕的警告,有的不以为然,

    有的则忧心忡忡。崇祯皇帝听着朝臣们的争论,心中也不免动摇。但他仍然希望

    能够找到一个既能保证京城安全,又能避免无谓消耗的方案。

    崇祯二年的十月初二,皇太极的决策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缓缓拉开了

    帷幕。在蒙古喀喇沁部的骑兵引领下,八旗大军踏上了绕过宁锦防线的征途,目

    标直指明朝京畿的柔软腹地。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辽阔的蒙古草原,马蹄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脆。皇太极

    身披战甲,端坐在战马之上,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的身边,是蒙古喀喇沁部

    的骑兵,他们身着异域的服饰,手持长矛,脸上写满了对即将到来战斗的渴望。

    随着皇太极的一声令下,大军开始缓缓前行。蒙古骑兵作为先锋,他们熟悉

    这片土地,知道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丘。他们带领着八旗兵,穿越草原,绕过

    关隘,直指长城的脆弱之处——龙井关和大安口。

    大军快速移动,马蹄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仿佛一条黄龙在大地上蜿蜒前行。

    士兵们的脸上被风沙雕刻出坚毅的线条,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

    与此同时,皇太极还派出了疑兵,他们如同幽灵一般出现在关宁防线的周围,

    制造着各种动静,吸引着袁崇焕的注意力。这些疑兵时而佯攻,时而撤退,让明

    军无法判断真正的攻击方向,从而分散了袁崇焕的兵力。

    在宁远城中,袁崇焕站在城墙之上,眉头紧锁。他的目光穿透了远方的迷雾,

    试图捕捉到敌人的踪迹。然而,疑兵的骚扰让他无法集中精力,他的心中涌起了

    一股不安的预感。

    在紫禁城的乾清宫内,朝会正在进行,崇祯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殿

    下的群臣。十月初七日这一天,他要在朝会上宣布一项重要的决定,以嘉奖袁崇

    焕在防备后金中的卓越功劳。

    阳光透过乾清宫的窗棂,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内,照亮了大臣们的朝服。崇

    祯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他宣布加封袁崇焕为太子太保,以表彰他在边疆的辛

    勤工作和对大明安全的贡献。群臣纷纷低头,表示赞同和敬意。

    然而,袁崇焕此时并不在朝会上,他正在锦州的城墙上,亲自视察防务。秋

    日的锦州,天空高远,凉风习习,袁崇焕的目光锐利,检查着每一个防御细节,

    与将领们讨论着可能的战术和策略。

    直到十月十五日,袁崇焕才结束了他在锦州的视察,骑马返回宁远。一路上,

    他的心中既有对即将到来的冬天的忧虑,也有对皇帝嘉奖的期待。

    十六日,当袁崇焕回到宁远的官邸时,一份来自京城的圣旨已经在那里等待

    着他。他接过圣旨,展开阅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诸将和朝鲜使臣纷纷前来祝

    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敬意和喜悦。

    在宁远的官邸内,举行了一个简朴而庄重的庆祝仪式。诸将和朝鲜使臣围绕

    着袁崇焕,向他表示敬意。袁崇焕虽然心中喜悦,但并未忘记自己的责任,他知

    道这份荣誉同时也是一份重担,他必须更加努力地保卫大明的边疆。

    同时,在遥远的西征途中,皇太极的军队穿越了广袤的蒙古草原,向着战略

    要地进发。在一次行军途中,皇太极召集了他的贝勒大臣和归顺后金的蒙古酋长

    们,围坐在篝火旁,讨论着接下来的攻击目标。

    夜幕降临,篝火映照着每个人的脸,火光在他们眼中跳跃,映出了他们坚定

    而严肃的表情。皇太极坐在主位上,他的目光在每一位将领和酋长的脸上扫过,

    寻找着他们的意见和支持。

    在讨论中,两种意见交织着:一种主张攻击林丹汗率领下西迁的察哈尔部,

    以巩固对蒙古的控制;另一种则主张趁明朝边防空虚之际,直接攻击明朝,以迅

    速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皇太极聆听着各方的意见,他的心中也在权衡着利弊。最终,在深入分析了

    明朝的防御状况和自身的战略目标后,他决定攻明。这个决定得到了多数贝勒和

    蒙古酋长的支持。

    为了确保行动的成功,皇太极选择了袁崇焕曾接济过的哈剌慎部的贵族布尔

    噶都(布尔喀图)作为向导。布尔噶都对明朝的边防了如指掌,他的加入将大大

    增加皇太极军队突破明朝蓟州长城薄弱环节的几率。

    在布尔噶都的带领下,皇太极的军队开始秘密向蓟州进发。他们选择了一个

    夜色最深沉的夜晚,避开了明军的巡逻和侦查,悄无声息地接近了长城。士兵们

    的动作轻盈而迅速,马蹄上包裹着布,以防发出声响,兵器在夜幕下闪烁着寒光。

    十月二十日的清晨,皇太极的大军如潮水般涌至蓟州镇长城以北,他们在一

    处蒙古人的城市内安营扎寨。城市里的建筑融合了蒙古和汉地的风格,城墙上的

    箭楼在晨光中显得庄严肃穆。皇太极的帐篷立在城市的中心,周围是忙碌的女真

    士兵们,他们正在整理装备,喂养战马,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二十四日,随着皇太极一声令下,女真军分成三路,如同伸展开的利爪,准

    备撕裂明朝的边防。阿巴泰和阿济格率领左翼,岳托和济尔哈朗率领右翼,而皇

    太极本人则坐镇中路,三路大军气势磅礴地向前推进。

    二十七日,左翼的女真军在阿巴泰和阿济格的率领下,攻破了龙井关。这座

    关口曾是明朝边防的坚固防线,但在女真军的猛烈攻势下,终究未能守住。与此

    同时,皇太极中路的大军占领了洪山口和汉儿庄,士兵们在城内稍作休息,准备

    着接下来的行动。皇太极派遣的先锋部队已经抵达遵化城下,他们隐蔽在夜色中,

    仔细观察着城防的弱点。

    右翼的后金军在岳托和济尔哈朗的指挥下,攻陷了大安口城。这座关口的失

    守,意味着后金军已经打开了通往明朝内地的大门。

    二十八日,右翼女真军抵达蓟州城外的石门驿站。士兵们在郊野扎营,帐篷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地之上。石门驿站的守军在女真军的强大压力下,最终选

    择了投降归顺。女真军的旗帜在驿站上升起,标志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控制。

    在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皇太极的军队显示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和严密的

    组织纪律。他们的行动迅速而果断,每一次攻击都准确无误,每一场战斗都势如

    破竹。

    十月的辽东,天气渐寒,蓟州镇的长城沿线,战火纷飞。皇太极的女真大军

    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狂风,席卷了蓟州镇辖下的各个要塞。龙井关、大安口、汉

    儿庄、马兰峪、洪山口等关键防线相继失守,蓟州明军在女真人的铁蹄下全线溃

    败。

    十月二十八日,宁远城中的袁崇焕站在城墙上,目光凝重地望向远方。长城

    上的烽火台已经点燃,烽火连天,狼烟滚滚,这是蓟州危急的信号。袁崇焕的心

    中充满了忧虑和焦急,他先前的担忧终于成为了残酷的现实。蓟州的防线被突破,

    意味着京城的安全岌岌可危。

    袁崇焕迅速召集诸将,商讨对策。他知道,遵化是蓟州的门户,一旦失守,

    后果不堪设想。他决定派遣赵率教率领精兵,火速前往遵化救援。赵率教是一员

    勇猛的将领,他的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是袁崇焕手中的重要力量。

    赵率教接到命令后,立即点齐兵马,整装待发。士兵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和勇敢,他们知道,这次救援任务至关重要,关系到蓟州乃至京城的安危。战马

    嘶鸣,战鼓雷动,赵率教率领的部队如同一道闪电,冲出了宁远城,向着遵化疾

    驰而去。

    在紫禁城的心脏,乾清宫的宏伟殿堂内,朝会正在进行。

    大殿内金碧辉煌,晨光透过高高的窗户,洒在光滑如镜的大理石地面上,映

    照出群臣的影子和崇祯帝的龙椅。

    崇祯帝坐在龙座上,他的装束庄重而华贵。头戴网巾和束发冠,再配以巾帽,

    身穿明黄色的龙袍,上面绣着龙腾四海的图案,栩栩如生,彰显着帝王的威严。

    他的脚穿蓝色的靴子,与龙袍相得益彰。然而,尽管衣着华贵,崇祯帝的脸上却

    带着一丝苍白,那是长时间劳累和忧虑留下的痕迹。

    他的手中拿着蓟辽督师袁崇焕的奏疏,那双充满英气的剑眉下,星目在奏疏

    上细细扫过,每一个字都沉重地敲打在他的心上。奏疏上的文字描绘了女真人屡

    次犯边的惨状,杀人掠地、洗劫一空、寸草不留,这些字眼让崇祯帝感到一阵揪

    心的痛楚。

    崇祯帝的眼泪在眼眶里晃荡,每当想起那些无辜百姓遭受的苦难,他的心就

    如同被刀割一般。他身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