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十七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崇祯十七年】 第七章 大战在即 第八章 赵率教(第3/8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3.com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新暖才文学网网址找回安卓APP,防止网址丢失!

国之君,却无法阻止这些悲剧的发生,这让他感到深

    深的自责和无力。因此,他不忍心穿戴过于华丽的服饰,也不愿享用奢侈的膳食,

    他的心中只有对百姓的牵挂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龙座的左边,王承恩身穿灰色的袍服,静静地侍立一旁。他的手里拿着一

    根佛尘,半低着头,神情恭敬而专注。作为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王承恩深知皇

    帝的心思,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格外谨慎,生怕打扰到沉思中的皇帝。

    朝会的气氛庄严肃穆,臣工们整齐的站在殿下,等待着皇帝的旨意。他们的

    目光不时投向龙座,关注着皇帝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试图从中捕捉到皇帝的心

    思和朝政的动向。

    朝会上,空气凝重,群臣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但每一句话都透露出紧迫和忧

    虑。崇祯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他的心中反复思考着袁崇焕奏疏中提到的建

    议和当前的局势。

    「女真人知己适打野战,而坚城难攻,且屡败于袁督师手下,所以臣以为应

    该增兵长城,以防不测。」一位臣工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

    北方防线的担忧。他知道女真人的野战能力,也清楚袁崇焕在对抗女真人中的贡

    献,因此他主张加强长城的防御。

    「袁督师主要分管山海关外防务,蓟辽总督刘策分管关内防务,袁督师作为

    蓟辽督师,对整个蓟辽地区的防务都是有责任的。」另一位臣工补充道,他在强

    调袁崇焕的责任和作用,同时也在提醒着在场所有人,防务的分工与合作同样重

    要。

    接着,又有一位臣工站了出来,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袁督师负责山

    海关外的防务是没错,但是整个长城防线有上千公里,但兵力不足以维护整个防

    线,如果朝廷不派兵,一旦被女真人从长城方面突破一点,事情就不妥了。」他

    的这番话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形势的严峻。

    崇祯帝听着臣工们的讨论,他的心里非常清楚,大明目前正面临着粮饷匮乏

    的困境,特别是北方地区和中原,战乱频发,民生凋敝。而南方的钱粮,因为中

    原和北方的贼军作乱,粮道被断,且运输成本高昂,困难重重。

    崇祯帝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知道加强长城防线的重要性,但同时也

    明白国库的空虚和运输的艰难。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龙椅的扶手,那上面雕刻的

    龙纹似乎也在诉说着大明王朝的辉煌与沧桑。

    自陕西等地天灾降临,引发的农民起义如野火燎原,迅速蔓延至周边州县。

    朝廷的驻军在这些地方疲于奔命,力图平息起义,却因兵力不足而显得捉襟见肘。

    一些城池不幸被起义军攻破,更有官兵在重压之下投靠了起义军,使得局势愈发

    复杂。

    原本计划增援长城各关隘的八万余兵力,因农民起义的爆发而被迫改变用途。

    这些兵力,原是长城防线的坚实保障,如今却不得不调转方向,急赴陕西和中原,

    以对抗日益蔓延的起义军。

    朝中的臣工们议论纷纷,面对如此局面,每个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的主张坚决镇压起义,有的则提出应从宽政策,以缓解民怨。但无论何种策略,

    都离不开兵力和粮饷的支持。

    崇祯帝在龙椅上沉思良久,他知道,每一次的调兵遣将,都意味着大量的粮

    饷消耗,以及士兵们的劳累奔波。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无奈,但作为一国之君,

    他必须做出最有利于国家稳定的决策。

    在陕西和中原的战场上,明军士兵们在疲惫中挣扎。他们或在刚刚平息了一

    个地区的起义后,又接到命令急行军至另一个告急的地方。铠甲上沾满了旅途的

    风尘,脸上写满了长途跋涉的疲惫。他们在乡间的小路上,在尘土飞扬的大道上,

    不断地行进,只为了尽快赶到下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

    粮饷的运输队伍也在艰难地前行。由于中原和北方的贼军作乱,粮道被断,

    运输成本高昂,困难重重。押送粮草的士兵们警惕地注视着四周,防止贼军的袭

    击,确保粮饷能够安全送达前线。

    崇祯帝坐在龙椅上,他的愁容中带着一丝欣慰,目光缓缓扫过堂下的群臣。

    这些大臣,一个个年岁已高,却依旧精神矍铄,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大明未来的

    焦急和关切,每个人都在为国家的安危出谋划策。

    「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只能寄望,袁崇焕分兵固守好长城防线,等解决了陕

    西和中原的贼军,到那个时候才有兵力派往龙井关和大安口等地。」崇祯帝的声

    音在大殿中回响,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

    群臣们聆听着崇祯帝的话语,他们的表情中流露出对崇祯帝决策的认同和支

    持。他们知道,面对内忧外患,只有先安定国内,才能集中力量抵御外敌。袁崇

    焕作为蓟辽督师,肩上的担子沉重,但他也是大明的中流砥柱,是抵御外侮的关

    键。

    「朕已经下旨,江南各地加紧练兵和调兵,还有筹措粮饷,但是需要时间,

    现在大明就缺时间。」崇祯帝继续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迫。他的目光如

    炬,仿佛要穿透时间的迷雾,看到大明的未来。

    「还是那句话,攘外必先安内,辽东和山海关一线的防务只能让袁崇焕分兵

    死守一段时间,待陕西和中原的农民军被镇压,朕就立即抽调精兵派往长城关隘

    龙井关、大安口等地。」崇祯帝的话语铿锵有力,他的决策明确而果断。

    群臣们被皇帝的气度所感染,他们齐声高呼:「皇上说得极是,皇上万岁,

    万岁,万万岁。」这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凝聚着大明王朝的意志和决心。

    崇祯帝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回荡在每个臣子的心头。他登基两年,面对的

    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国库亏空,粮饷难以为继,这是他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

    实。

    崇祯帝站在龙椅前,身形显得有些消瘦,但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他深

    知国家的困境,语气中带着一丝沉痛:「眼下,朕登基两年,知国库亏空,朝廷

    的粮饷尚入不敷出,要几年的时间养精蓄锐不可。」他的手轻轻抚摸着龙椅的扶

    手,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

    朝堂下的臣工们,一个个低着头,表情凝重,他们心中都清楚国家的艰难处

    境。崇祯帝继续说道:「就是江南等地有兵也难凑其必须的粮饷,所以只能先从

    农民军作乱的地方和其周边附近抽调兵力。」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无奈,但也充满

    了果断。

    他的目光扫过臣工们,每一个臣子都能感受到皇帝的决心:「先消灭了那些

    作乱害民的农民军,才好无后顾之忧的调兵北上扫平女真人。」崇祯帝的话语中

    有着不可动摇的意志,他知道,只有先安定国内,才能集中力量对抗外敌。

    臣工们在崇祯帝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力量,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崇祯帝决策

    的支持和信任。虽然前路艰难,但他们相信,只要君臣一心,大明王朝定能渡过

    难关。

    朝会上,崇祯帝的声音沉重而坚定,他向臣工们解释了自己决策的苦衷和深

    谋远虑。

    " 朕,为什么把原来增援长城各处重要关隘的兵力,调向陕西和中原贼军作

    乱的方向,是因为如果国内被贼军做大,会比关外女真人的威胁更严重。" 崇祯

    帝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国内局势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忧虑。

    臣工们聆听着皇帝的解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们知道,皇帝的决策虽然

    艰难,但却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一位老臣上前一步,语气恭敬而充满信任地

    说:" 皇上说得极是,是大明之福呀。" 他的话语代表了所有臣子的心声,他们

    对皇帝的英明决策充满信心。

    崇祯帝继续说道:" 还有一点就是,袁崇焕已经数次大败皇太极,重伤了皇

    太极的锐气,而且辽东后金的老家也爆发了大饥荒,现在实在是无兵更无粮饷可

    调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决心。

    " 朕也希望上天能助我大明中兴啊。" 崇祯帝的双眼有些湿润,他看着堂下

    的臣工们,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渴望。他多么希望有人能与自己分担这份重担,共

    同为大明的中兴而努力。

    他的皙白双手扶在龙座的把手上,慢慢地磨弄着,这个小动作透露出他内心

    的焦虑和不安。但他的脊背依然挺直,眼神依然坚定,展现出一位君主的坚强和

    不屈。

    朝会结束后,崇祯帝独自留在乾清宫,他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更加孤

    寂。他的目光再次落在袁崇焕的奏疏上,深深地思索着解决方案。他知道,作为

    一国之君,他必须做出最明智的决策,来保护他的百姓和江山社稷。

    群臣们围绕着当前的战事展开了讨论,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

    对袁崇焕的信任。

    一位身材魁梧、身着朝服的将领站了出来,他的目光坚定,语气中透露出对

    袁崇焕的深厚信心:「皇上,袁督师一定可以击败女真人。」他的这句话如同一

    剂强心针,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一股力量。

    这位将领曾亲眼目睹袁崇焕在战场上的英姿,那智勇双全的指挥,那临危不

    乱的气度,都让他坚信,袁崇焕有能力带领明军走向胜利。

    紧接着,另一位文臣也上前一步,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些作乱

    的女真人,一定会被明军消灭,皇上。」他的话语中不仅有着对明军战斗力的信

    任,更有着对大明国运的信心。

    崇祯帝坐在龙椅上,聆听着群臣的讨论,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的臣子们都有着一颗为国尽忠的心,他们的支持和信任是国家能够

    度过难关的重要力量。

    皇帝的双手轻轻扶在龙椅的扶手上,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朕深

    知袁督师的忠勇,也相信我大明的将士们能够不辱使命,捍卫国家的疆土。」他

    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袁崇焕和明军的坚定信任。

    朝会终于进入了尾声,王承恩凭借多年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崇祯帝即将退

    朝。他站直了身子,步态从容地上前两步,走到丹陛前。王承恩身着灰色袍服,

    面容肃穆,他轻轻甩了一下手中的佛尘,尘丝在空气中划出优雅的弧线,仿佛在

    为这一刻的庄严画上句点。

    他用尖锐而清晰的声音喊道:「退……朝……」声音在乾清宫内回荡,穿透

    了每一根梁柱,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臣工们听到「退朝」的宣告,立刻整齐划一地跪下,行一跪三叩头礼。他们

    的动作庄重而熟练,显示出对皇权的至高无上的尊敬。今日的早朝从清晨持续到

    了中午,但无人有怨言,因为这是他们作为臣子的职责和荣耀。

    「微臣恭送,皇上。」臣工们齐声道,声音中充满了敬意和忠诚。

    崇祯帝缓缓从龙座上站起,身姿挺拔,面容沉静。四名乾清宫的宫女随即跟

    了上来,她们身着淡雅的服饰,动作轻盈而恭敬,为崇祯帝略整理了一下龙袍,

    然后簇拥着他走向乾清宫的左暖阁而去。

    待崇祯帝走进暖阁的门内,众王公大臣才敢抬起头,站起身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